找到相关内容40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阿含经和圣经道德观的比较

    ,便具正念、正智。具正念、正智已,便具护诸根。具护诸根已,便具三妙行。具三妙行已,便具四念处。具四念处已,便具七觉支。具七觉支已,便具明、解脱。如是此明、解脱展转具成。   显然,具明、解脱在终极...

    释德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13755634.html
  • 《金刚经》研究述评

    妙行无住”、“正信希有”、“法会因由”之义理进行了阐释。认为佛教经典《金刚经》的思想内容非常丰富,对这部佛经国内学术界还重视不够。如有的学者提出此经为晚出佛经中的精品,因此不必过于推重。而事实上《...[8]王月清.佛门的智慧之母——《金刚经》的思想价值及其文化义蕴[J].中国典籍文化,1998.2.  [9]赵建军.超越内外虚空——《金刚经》“妙行无住”之义理阐释[J].常熟高专学报,2001.1...

    杜正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33261645.html
  • 为何要学习南传佛法

    如是善人具已,便具亲近善知识;具亲近善知识已,便具闻善法;具闻善法已,便具生信;具生信已,便具正思惟;具正思惟已,便具正念正智;具正念正智已,便具护诸根;具护诸根已,便具三妙行;具三妙行已,便具四念处;...

    法增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14473402.html
  • 解脱道与菩萨道

    :「如是善人具已,便具亲近善知识;具亲近善知识已,便具闻善法;具闻善法已,便具生信;具生信已,便具正思惟;具正思惟已,便具正念正智;具正念正智已,便具护诸根;具护诸根已,便具三妙行;具三妙行已,便具四念处;具四念处已,便具七觉支;具七觉支已,便具明解脱;如是此明解脱展转具成。」 其修行次第是:善人→亲近善知识→闻善法→生信→正思惟→正念正智→护诸根→护戒→三妙行→四念处→七觉支→明解脱→明解脱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83240674.html
  • 从僧睿的法身观探讨其与《大智度论》法身说之关系

    ,或说妙行法性生身。妙行法性生身者,真为法身也。”。 这跟《大智度论》对于“法性生身”其实是相同的。罗什所言说的,妙行法性生身的“妙行所生”,其实是就“证悟”来说的。也就如同《智论》卷27所言:“...从修种种行,成就无量功德而圆满佛果。故知法性法身与功德法身,跟“报身”是相同的意思。如从僧睿所言的“如来法身是妙行功德之果”,这因位妙行功德果报的佛,正是从因而入果,得名为法身,故说即是“报身”。  ...

    释如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2848513.html
  • 真言教义汇集 (中)

      先如实自知命息,即本有风息。风者作业之力。随出入息,自然归入弥陀愿海,自性天然,三密相应妙行,不假修治之功,即凡夫风息作业之力,与自性弥陀风息「佛慧力也」合而为一,不即不离也。若能如此则山河大地一...,庄严义。有如围栏杆,以突显内部之神圣庄严。罗网之上有重重帝珠,光芒相互交错互映,此表无量妙行,所证得之福德及妙智光茫,相互交错如罗网,妙智如帝珠交错互映,行树者,功德总体之表征,无量妙行,故证得无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5250405.html
  • 丛林的组织和常识(2)

    四、僧伽的定义   在原始经典中,说明僧伽的固定定义:“佛的弟子僧伽,具备妙行、具备质直行、具备如理行、具备正行。也就是四双八辈(指声闻的圣者)。这个佛弟子僧伽在世间应被供养、被恭敬,被布施、被合掌...实践修行,而得到深切的、体验的开悟。在原始经典中,认为僧伽是具备妙行、质直行,如理行、正行等四双八辈的圣者,这里所指的就是佛教的专家。   2.民众信仰的指导者 僧伽必须是如上所说的佛教专家,同时也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03056664.html
  • 天台宗山家派本如神照及其直传弟子

    能观三谛之妙理。山外派则主张“真心观”,认为观道之要点在依妙解而定妙行,妙解乃理解圆融三谛三千之圆理,妙行是实行圆妙之三观;由妙解而得妙行,即无真妄之别,亦即依妙解而得实相三谛之理心,须视此一理心为...

    黄夏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5265539.html
  • 天台宗史略(四)

    观三谛妙理。知礼在其“十不二门指要钞”云  以众生在事未悟理,故以依阴心,显妙理故。  反之,山外派则主张“真心观”,谓观道之要,在依妙解而起妙行,妙解乃体悟圆融三千之圆理。妙行是实践圆妙之三观,由妙解而得妙行,则无真妄之别,亦即依妙解,而得实相之理心。须以此一理心,为观法之直接对象,此一理心,并非妄心妄念之一心,乃是灵知自性,是不思议境。山外派源清,在其所著“十不二门示珠指”中云:  夫十法界者...

    刘果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95465541.html
  • 释恒强:《阿含道次第》讲纲(下)

    迦。汝当先净其戒。直其见。具足三业。然后修四念处。(《杂·六二四》,<<阿含部T2>>p.175.1)   3、助行   云何修三妙行。满足四念处。多闻圣弟子...现世.后世如是果报。是故除身恶行。修身妙行。口.意恶行亦复如是。是名修习三妙行已。得四念处清净满足。(《杂·二八一》,<<阿含部T2>>p.77.3)   4、正...

    恒强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14676942.html